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影視動畫專業第三批國家教師創新團隊(以下簡稱“團隊”),以“影動未來·共生共長”為核心理念,探索出一條“名師引領、產教孿生”的特色團隊建設路徑,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生動樣本。
黨建統領聚合力 擘畫創新發展藍圖
學院成立專項工作專班,配套完善系列制度,構建起結構合理的團隊梯隊。在團隊負責人雷珺麟教授帶領下,依托民盟湖南省委會統戰理論研究基地,創新性地融合黨建與盟建力量。團隊積極為湖南省域文化產業及人才培養建言獻策,通過主導和參與多項統戰理論課題研究,團隊實現了思想統一、力量凝聚,不僅培育出省級教師創新團隊,其出色的協作、帶動和輻射能力更成為推動專業發展的核心引擎。
雙“名”輝映強引領 鍛造“三高四新”金師
團隊充分發揮“雙名師”的引領效應:一方面,依托雷珺麟教授深厚的教育功底和行業影響力;另一方面,引入國家“萬人計劃”入選者、上海工匠周清會等行業頂尖專家。在2位名師的共同引領下,團隊緊密圍繞湖南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藍圖,著力鍛造“三高四新”教師創新團隊——成長目標高、成果產出質量高、業務能力水平提升高;掌握新理念、新技術、新方法,展現教書育人和專業能力的新作為。團隊與網易有道等行業龍頭企業攜手,將產業前沿技術、項目和實踐經驗引入教學科研。在名師“傳幫帶”和產業“真刀真槍”的實踐中,團隊成員實現了從“合格教師”向“卓越金師”的蝶變。
產教孿生深融合 構建“共生共長”生態
團隊創新提出并踐行“五個共同體”理念,打造“產教孿生”新模式,以校企資源共享的育人共同體精準對接產業需求,重構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,引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,強化“三全育人”,探索德技并修、工學結合新路徑。通過建立成員包容互信、協同共進的成長共同體,實施“雙兼雙聘”等制度,促進教師與企業員工、產業導師深度跨界合作,在共育人才、共研技術、共創項目中實現知識、技能、經驗的共享與優勢互補,拓展了教師的職業成長空間。打造師生協同互通的學習共同體,促進知識共享與創新,探索校地供需互配、價值共創的戰略共同體,確保人才培養緊貼地方經濟文化發展脈搏。構建團隊成果互鑒、資源共建的協作共同體,強化協同創新,實現資源共享與成果共贏。五大共同體相互支撐、聯動發力,構建起教師、學生、企業、學校、地方政府多方主體深度參與、價值共創、共生共長的融合生態圈。
原創驅動顯特色 實現“雙棲”價值產出
團隊將原創驅動作為突破口,與動漫、媒體企業深度合作,完成近200項影視動畫項目,參與制作全國院線電影、紀錄片及宣傳片,將產業實踐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。團隊與網易開展深度合作,推出了AI繪畫平臺、AIxPose系統軟件等前沿技術產品,成功打造AI數字卡通人“魯小班”。團隊深耕湖湘文化沃土,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“湘小魯”系列IP產品,完成了34項原創動漫橫向課題。
示范輻射結碩果 引領職教協同創新
團隊攜手網易有道、中國美術學院等,發起成立全國數字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共同體,匯聚全國165家成員單位,創新產教供需對接機制,發布行業分析報告、人才需求預測及供需清單,搭建了全國性的交流協作平臺。校企共建“網易產業學院”,在教師培訓、教學資源開發、前沿研究、技術攻關、競賽組織、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。團隊打造的“共筑鄉村振興夢”系列紅色動畫、“影動鑄心、數智強心、文化潤心”三心工程,成為黨建引領、業務融合、育人協同的立德樹人品牌。建強虛擬教研室,參與研制國家級技能證書標準,構建“影動未來 數字孿生”模塊化課程體系,開發國家級、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及虛擬仿真實訓項目,編寫新形態教材。師生在國家級競賽中屢獲大獎。團隊完成《少年毛澤東》3D動畫電影、《魯小班之三百六十行》AIGC動漫、教育部《中國職教故事》交互短視頻等重點項目,創新“龍山模式”服務鄉村振興,社會服務成效顯著,示范輻射效應強勁。
團隊的建設實踐,為破解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發展瓶頸提供了寶貴經驗:“雙名師”是核心引擎,行業名師把握前沿、注入活力;“產教孿生”是生態基石,打破校園與產業的物理和機制壁壘,構建深度融合、價值共創的“共生共長”生態,是激發團隊活力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;“原創驅動”是特色路徑,以原創項目為紐帶,深度融合教學與產業實踐,是實現教師“雙棲”能力(教學能力與產業服務能力)提升、產出高質量“雙棲”成果(教學成果與產業成果)的特色路徑,也是彰顯團隊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。
(作者:雷珺麟 文林彬 李想)信息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2025年08月01日09版